最原始的 家政 要从常住在主人家中做家务活的保姆开始,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家政的职业内容有了全新变化。从服务类型上,有保姆、保洁、清洗、管家、护理、家教等工种;从服务方式上,由单一的常年服务转变为灵活多样的定期或一次性服务;从服务主体来看,专门的家政介绍公司、家政派出公司和家政培训公司已不在少数。近年来由于国有企业改制,大批工人下岗并入社会,如何通过各种渠道让他们重上就业岗位,成为摆在社会各界面前的一道难题。
2003 年下半年,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学习、研讨了开展家政服务业安置城市失业人员的经验,一时家政业成为了媒体宣传的热点,也成了社会各方的关注重点。在蕴藏着巨大商机和就业机会的同时,家政要想成为一个规范发展的产业,使用户、劳动者和家政公司三方都收益,一些问题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小公司经营困难,种种不规范行为也给劳动者和家政用户带来了风险。家政服务不签劳动合同是常事,出了问题很难依法解决;一些非法中介利用介绍家政揽钱,常常是骗到钱就换个地方。正规 家政公司 在挣钱的同时,也捏着一把汗:对于家政服务中出现的偷盗、伤害等诸多问题,没有一部行业规范来加以调整,给家政公司的利益带来了不确定因素。
如何正视家政业面临的这些问题?如何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
1 、建立家政公司员工制,完善培训机制
所谓员工制就是指,家政员是公司员工,外出服务代表公司。具体做法是,公司与求职者签订用工合同,吸纳他们为公司员工;公司与用户签订劳务合同,负责提供家政 服务 。活儿由公司来揽,家政员由公司来派,劳务费由公司来收,员工工资由公司来发。这样家政员不直接与用户发生法律关系,出了问题都可以找公司解决。对于家政人员进行烹饪、护理、礼仪等十来个项目的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和服务水平。
2 、家政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结构性失衡,是近来就业市场上的一个突出问题,一方面大量人员无业可就,另一方面很多岗位找不到合适人选。在家政这个被人们认为最简单的行业,问题同样存在。求职者中基本没有学历高、技能好、经验丰富的人员,根本不具备培训成 “ 高级管家 ” 的素质。目前工薪阶层工作压力大,不少家庭已不再满足于请钟点工搞卫生、做家务,而希望请个全能型的家政员把家里的事都给安排了,从而少操一份心,也让自己能在家中得到充分的休闲和充电。按照岗位要求, “ 高级管家 ” 应当能够完成家庭事务管理、家务筹划、家庭接待、营养膳食、健康护理、家庭教育等多项任务,事实证明,绝大数求职者都不能胜任。
家政服务要向专业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而服务人员素质跟不上成了最大的制约瓶颈。这固然与我国服务培训开展不成熟有关,但是更大的问题出自人们的观念。目前多数人仍认为做家政就是***人,是最后考虑的职业,高素质人员不愿入行,致使人才匮乏。
现在的家政市场就像前些年的商品市场,假冒伪劣品特别多,经营者短期行为严重。家政服务不同于一般交易行为,是一个长期的劳务过程,一次做得不好,就会影响长期信用。而且对于一个正处于成长发育中的行业来说,过多的短期行为会影响人们的信任度和认同感,最终给整个行业带来毁灭之灾。
3 、法律法规的健全
现在家政这行没有相关规范,但又事情不断,争议只能比照《民法通则》、《劳动法》等法律来办。很多时候由于无法协商一致,各方 甚至大打出手,扰乱了公司正常的经营活动,问题在争争吵吵之中才勉强解决,这样的处理成本太高。除了解决纠纷的需要之外,家政市场经营主体、服务主体混乱,也需要完善行规来管理。
据悉,我国已有少数发达城市在家政方面作出专门规范。 北京 、广州、深圳就通过法规对家政员、家政用户和家政公司的权利、义务、责任等做出了明确规定;重庆、上海等城市对医院陪护的规范化管理也有一套制度。如何把家政服务业纳入到一个正规化、法制化的轨道,是当前应当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