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滇池一级保护区 抓住滇池保护治理关键

发布日期:2014-06-24 浏览次数:461
设置滇池一级保护区 抓住滇池保护治理关键

  生态专家解读设滇池一级保护区,抓住滇池保护关键

  2013年1月1日实施的《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划定了滇池一、二、三级保护区域,规定了“一级保护区”是滇池重要的“生态保护红线”。滇池的一级保护区的设置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对此,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西南林业大学教授田昆表示,滇池一级保护区实际上是设置了滇池的一道保护屏障,《条例》中滇池一级保护区的设立,抓住了滇池保护的关键,对于改善滇池水质、保护滇池生物多样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滇池环湖湿地

   湖滨带对于封闭式的高原湖泊至关重要

   “滇池是断裂陷落形成的,具有高原湿地面山、湖岸、湖滨、湖盆的典型结构特征。”田昆表示,这意味着滇池湖泊地理环境相对封闭,周围都是高 山,由于没有大江大河水源的补给,完全靠降雨和周围的汇水径流补给,湖滨带在过滤径流泥沙和净化水质,保育生物多样性,维护滇池湖泊生态系统稳定中发挥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

  《条例》明确提出,滇池一级保护区,指滇池水域以及保护界桩向外水平延伸100米以内的区域,但保护界桩在环湖路(不含水体上的桥梁)以外 的,以环湖路以内的路缘线为界。其中, 一级保护区以生态修复和保护为主,禁止在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和构筑物。确因滇池保护需要建设环湖湿地、环湖景观林带、污染治理项目、设施 (含航运码头),应当经昆明市滇池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报昆明市人民政府审批。

   田昆介绍,处于滇池一级保护区的湖滨带,就相当于是滇池的生态屏障。滇池周边的汇水在进入滇池之前,水里所含的泥沙通过湖滨带进行沉积,水 里面所含的营养物质通过植物、生物形成的食物链来消化掉,这对于水质的改善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没有湖滨带,地表径流中大量的营养物和泥沙就会直接流 入滇池,泥沙就会沉积在湖底,营养物质就会越来越多,滇池的水质将恶化,总体上来说,湖滨带对于高原上封闭式的湖泊是至关重要的。”

    滇池湖滨湿地有效保护滇池生物多样性

    “滇池周边的湖滨带不仅有效改善滇池水质,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也起到很大的作用。”田昆表示,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是非常丰富的,湿地是生物多样性非常重要的载体,在九大高原湖泊中,滇池的生物多样性排名第三,特有率排名第一。

    资料表明,滇池有4种特有鱼种,7种特有底栖动物,9种特有两栖爬行类,这在云南乃至在全国都是不可超越的。“滇池周边的湖滨带是很多生物 的栖息生境,也是特有生物的重要生境,滇池一级保护区的划分,对于水质的保护,对于生物多样性特有物种的保护也是至关重要的。”

    “以前,受人为活动的影响,滇池的很多特有物种很多年都没有发现了。”田昆坦言,这种情况在云南高原的湖泊中普遍存在。随着近年来滇池治理 措施的不断推进,滇池的一些特有物种又重现了,“如特有鱼类滇池金线鲃的重新出现,这一情况多年来一直从事滇池鱼类研究的昆明动物所更为熟悉”。

    滇池生态修复需要保护与开发相协调

    田昆表示,近年来,随着“四退三还”工作的不断推进,原来的农田、房子、鱼塘等退出滇池湖滨区域,在削减污染的基础上,陆续建设并恢复滇池 湖滨带,增强了生态屏障的作用,这在改善滇池水质,保护滇池生物多样性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滇池湖滨带要真正发挥作用,需要科学构建湖滨带,学 习和模仿自然,形成植物和生物间相互协调的关系,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

    田昆表示,目前,滇池湖滨带构建中植物与植物之间如何相互搭配,生物间如何相互作用,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在自然状态下,有什么样的条件就会 长什么样的植物,进而形成相应的食物链,这是一种自然的选择,所以形成的生态系统是稳定的、平衡的,由于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在湿地植被恢复的湿地建设中, 到底要种植哪些植物,如何合理地配置植物,这些都需要经过科学研究逐步完成。(都市时报 记者张小燕)

点击排行
 
更多>>名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