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我省兴边富民工程最低目标 边境地区要“四通七有”

发布日期:2011-11-06 浏览次数:340


交通不便制约着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翟剑 摄

据统计,到2010年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所管辖的68490个自然村中,还有1916个不通电,6072个不通电话,8618个不通电视,8963个不通公路,22123个无安全饮用水,2789个需要异地搬迁。对此,我省兴边富民工程明确,“十二五”时期,要让边境地区的老百姓达到“四通七有”。

· 现场问答 ·

扶贫:输血是基础

记者:云南对少数民族的扶贫力度比较大,在省民委8月中旬发布的《云南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用136亿元建设基础设施,投700多亿元实施重点工程建设,这些都是一些“输血”的工作,那么在“造血”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呢?

省民委副主任李国林:由于历史原因,我们一些人口较少的民族发展非常滞后,跟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越来越大,对这些地方怎么扶贫?我认为必须要先“输血”。

比如一个很大的寨子不通公路,那么再好的农产品也拉不出去销售。所以,对有些地方必须输血,就像有的病人生病必须输血,血输好了身体好了造血功能才会强。在基本血量没有保证的情况下输血不能断,所以“输血工程”意义重大,它也是“造血”的必然工程、必须工程,而公路就相当于输血的一个管道。

目标:“四通七有”

记者:我省“十二五”兴边富民工程的最低目标是什么?

省发改委副主任李新平:我理解的兴边富民工程的最低目标,应该说它有一个定性目标和定量目标之分。定量目标有那么几个主要的指标:一个是城镇化率要从16%提高到30%以上。国民生产总值要从650亿元提升到1300亿元,要实现翻一番,年均增长14%以上。森林覆盖率要从53%左右提高到65%以上等,这些定量指标也就是主要的目标。

具体来讲,兴边富民工程通过“十二五”5年的实施,就是要使边境地区的老百姓达到“四通七有”,使自然村实现四通,就是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信网络。“七有”,就是让老百姓有饭吃、有房住、有水喝、有低保、有学上、有医疗、有产业。

规划:注重生态保护

记者:在扶贫的同时怎么处理好平衡经济发展和原生态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

省扶贫办副主任吴遂:首先,解决老百姓最迫切、最急需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并且采取事前公示、事后公告的方式接受群众的监督。在规划扶贫项目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开发有机结合,实现生态保护与群众增收的双赢。我们认为经济发展为民族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极大地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兴边富民资金筹措是关键

记者:众所周知,我省是一个边疆多民族欠发达的省份,在新一轮的兴边富民工程中,最大的困难或者是障碍是什么?

省发改委副主任李新平:我觉得“十二五”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最大的困难和问题就是资金的筹措。整个“十二五”兴边富民规划将实施10大工程,完善10项保障。总的需要资金投入量是809亿元(5年时间),其中10大工程投资是691.6亿元,10项保障是117.6亿元。

就10项保障而言,我们认为这117.6亿元的资金筹集应该没有多大问题。关键的是10项工程保障,资金就是691.6亿元。这个资金目标应该是可行的,有可操作性的,但是也需要争取才能实现。我们在完成资金投入的情况下需要争取中央的390亿元支持。地方要确实加大配套,分解下来是省、州(市)、县三级要达到242亿元。其他就是银行贷款和动员社会力量。如果没有资金的投入,这些规划和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记者:针对这样的问题和困难,下一步会出台一些什么新的举措?

省发改委副主任李新平:之前省委、省政府召开的整个兴边富民工作会议上已经做了全面的安排,提出了6个方面的要求。下一步主要是从抓落实的角度有一些举措。第一步分解任务,落实责任。要把各项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各地区,同时要根据各部门、各地区的实际和职能明确责任做到任务明确,目标明确,责任到位。“十二五”兴边富民规划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来落实,我们要加强兴边富民规划和计划的衔接,使这个项目资金有渠道能够落实。进一步加强省、州(市)、县三级的兴边富民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整个工作,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及时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大困难和问题,发挥职责,认真组织,加强领导,确实提供保障。进一步完善“3+1”帮扶制度,上一轮已经取得成效,我们应该在总结上一轮成效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这个制度,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参与支持兴边富民工程。

延伸新闻

普洱6大工程惠及83万人

本报讯 昨日,普洱市市长李小平在接受晚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自2005年国家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以来,普洱市重点实施了6大工程,做了30余件惠民实事、涉及近百万人口。

投35亿资金做实事

李小平介绍,2005年国家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以来,普洱市的江城、澜沧、孟连、西盟4个县被纳入兴边富民行动规划实施范围,共涉及40个乡(镇)83.53万人。“普洱市重点实施了基础设施、温饱安居、产业培育、素质提高、社会保障与稳定、生态保护与建设等6大工程。” 李小平告诉记者, 截至去年底,共投入资金35.18亿元,为边民办了农村公路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30多件惠民实事。“兴边富民行动的实施,有力促进了边境的逐步繁荣、边民的逐渐富裕和边防的进一步巩固,为营造全市和谐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作出了积极贡献。”李小平说。

期待加大投资力度

不过李小平也表示,目前,普洱市贫困人口多,创业人才少,教育科技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薄弱仍是制约普洱发展的瓶颈;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投融资渠道单一,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维护边境和谐稳定任务依然艰巨。“这些困难是不可回避的现实,但我们一定会抓住国家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和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发展机遇,按照全国2011—2015兴边富民行动规划和全省‘十二五兴边富民规划’的部署和要求,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理念,顺势而谋,乘势而上,奋力开创普洱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李小平还期待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边境民族贫困地区的投资力度,比如加大投资规模,给予实行项目资金零配套;给予普洱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先行先试特殊政策。“普洱市委、市政府顺势而谋提出了生态立市、绿色发展,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构想,希望省委、省政府充分考虑普洱独特的区位、产业、生态优势,着力扶持普洱发展;进一步支持边境地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李小平说。

点击排行
 
更多>>名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