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房地产调控不放松 房价回归合理水平

发布日期:2011-12-05 浏览次数:330

 中心城区的城中村一角

  改造原因 旧城区功能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大、居住环境差、安全隐患等问题突出,改造难度大,旧城区改造没有整体协调推进,规划设计滞后。

  改造范围 中心城区4个大片区、29个小片区(约10平方千米、14872亩国有土地)。
  预定目标 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曲靖中心城区的旧商业区、旧住宅区、旧工业区、城中村、棚户区的改造。

  一个城市的形象,就是一个地方的脸面,决定着投资吸引力,决定着商贸人气。

  如何为市民提供一个宜居的环境,如何让一个旧城区注入“新鲜血液”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曲靖市未来5年,将改造近10平方千米的旧城区,让珠江源大城市成为新城、大城、宜居城。

  现状 旧城区功能布局不合理

  曲靖市主城区的聚集和辐射力不断增强,城镇化率已达37%、建城区面积达5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60万人,已迈入全国中等城市和云南第二大城市之列。

  在曲靖被国家确定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发展区域的背景下,曲靖中心城区城市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建设珠江源大城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城市建设管理特别是旧城改造仍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旧城区功能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大、居住环境差、安全隐患等问题突出,改造难度大,旧城区改造没有整体协调推进,规划设计滞后。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曲靖中心城市建设的推进,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市容市貌。

  规划 29个片区纳入改造范围

  根据珠江源大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结合城市空间发展、片区功能和道路网络的具体情况,将中心城区4个大片区、29个小片区(约10平方千米、14872亩国有土地)纳入旧城改造范围。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曲靖中心城区的旧商业区、旧住宅区、旧工业区、城中村、棚户区的改造,采取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办法,做到成熟一个、启动一个、改造一个、成功一个,在改造过程中充分发掘城市资源、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
    原则

  谁开发、谁受益、谁建设

  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政府占主导统筹作用,按照“规划一块、拆除一块、建设一块”的思路,采用多种建设方式,整合资源、量力而行,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利用市场资源和市场手段降低改造成本,提高改造效益。调动各利益主体支持和参与旧城改造的积极性,在旧城改造规划范围内的部门和单位,原则上要求全部参与片区统一规划开发建设,历史遗留问题多、情况特殊的企业,在严格执行片区规划要求、分摊片区用地及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的前提下,经批准可自主开发建设;无市场化运作条件的公益性项目由政府统筹安排资金建设,非公益性项目全部通过市场化运作开发建设。

  遵循“谁开发、谁受益、谁建设”的原则,旧城改造项目规划范围内的停车泊位、人防、地震、道路、绿化、亮化、环卫等基础设施由开发企业统一配套建设。

  旧城 延续人文结构和历史文脉

  在改造旧城区的同时,区别旧城区老建筑及其构成街区的不同点,采取拆留并举的方式,对结构严重老化、功能不齐全、设施落后、形貌破旧的区域,必须成片区规划拆建;对有文化历史价值、有特色风貌、有生命力的建筑予以保护,延续片区人文结构和历史文脉,体现城市历史风貌,使改造后的旧城区成为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和谐载体。

  未来 个性鲜明、宜居宜业

  在改造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掘城市资源,提升城市品质和质量,通过市场化运作,盘活城市资源和存量土地,以地生财,以路带房,把旧城区改造成合理布局、功能完善、交通便捷的现代化城区,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停车、通信、燃气、绿化、给排水、供电、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配套基础设施,推进医疗机构、中小学校、文化体育设施、商业网点等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丰富人文历史景观,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曲靖文化特色的城市小广场、雕塑群,形成独特城市个性、浓厚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


点击排行
 
更多>>名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