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3公里围墙 吴井铁路新村要造“静脉社区”

发布日期:2011-12-22 浏览次数:355


  “静脉社区”改造,不仅提升社区环境卫生和治安,还极大地方便了居民
  没有断头路,社区里到处四通八达,出家门就到银行、移动公司,办起事来非常方便,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岔街就是几分钟的时间。官渡区吴井街道办事处铁路新村社区通过“静脉社区”改造,不仅提升社区环境卫生和治安,而且还极大地方便了居民。
  “不用到前面去绕路了,从我们小区里面直接穿过去就能到社区的便民服务中心了。”居住在铁路新村的张琳给前来问路的王大妈指路。凡是到过铁路新村社区的人都会感受到,公共单位没有大门,小区与小区之间相互连通,四通八达。这些,都是“静脉社区”改造的成果。
  去年,官渡区吴井街道办事处在铁路新村社区打造“静脉社区”。改造涉及建设面积0.21平方公里,公共单位17家,户数1406户,常住人口3821人。吴井街道办事处主任朱恒俊介绍,“静脉社区”未改造前,辖区多为单位宿舍和家属区,没有物管统一管理,环境卫生脏、乱、差,私搭乱建,消防通道堵塞,占道经营,绿化覆盖率底等现象比较严重。说起“静脉社区”改造,朱恒俊感触颇深,“一开始,大家都很反对打造‘静脉社区’改造,担心围墙拆了安全没有保障。一些设施较好的小区业主还担心一旦开放后,小区内部的环境、绿化会遭到破坏。”
  但是,“静脉社区”改造利大于弊。面对种种质疑,2010年7月10日,铁路新村社区拆除了辖区内盘龙区卫生局的单位围墙,敲响了官渡区“静脉社区”建设的第一锤。“为了起带头作用,办事处连大门都拆了。”朱恒俊介绍,辖区内的公共单位有银行和学校,一旦拆除围墙,这些地方的安全保障问题也给办事处带来一大困难。对此,吴井街道通过采取新建治安岗亭,在各单位、居民院坝安装监控探头等一系列措施,解决了公共单位和住户对治安问题的顾虑。朱恒俊介绍,目前,社区内共安装了7盏太阳能节能路灯,新设7个治安岗亭,在各单位、居民院坝安装监控探头若干。
  “虽然社区面积只有0.21平方公里,但是却拆除了3公里实体围墙。”朱恒俊介绍,“只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铁路新村社区除了云子中学通透式围墙以外, 17面围墙已经全部拆除。0.21平方公里范围内,没有一个楼栋之间是封闭的,每条路都已经充分连接、循环起来。”“静脉社区”的改造不仅解决封闭空间无法共享资源的问题,也大大增加了居民之间的交流。过去一些小区和公共单位院内“私有”的绿化、健身路径、垃圾房和公厕也对外开放,成为公共性设施,服务于更多的人。
  如今,“静脉社区”改造已经一年多,环境卫生和治安都比以前好了。该办事处副主任郭晓义介绍,过去,一年会有五六起治安案件发生,但是“静脉社区”改造后,大的治安案件基本没有发生过。此外,办事处还为居民增添健身休闲设施3处,新建绿荫停车场一个,新建垃圾投放点1个,在社区内栽种香樟、小叶榕、滇朴、中山杉等各种绿化树木8000余株。
  家住铁路新村13栋的吴金恩告诉记者,社区的围墙拆除后,出门就是小游园和健身路径。“这些断头路打通后,别提有多方便了。我们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岔街、东站和民航路只需要几分钟。”感受没有围墙的生活,吴金恩高兴地说,以前到社区卫生服务站看病要绕路走20多分钟,现在几分钟就到了。


 

点击排行
 
更多>>名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