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水泥行业十大事件

发布日期:2011-12-28 浏览次数:377

  每一年都会有一样的行业热度,每一年都会有不一样的行业话题。2011年即将过去,这一年,究竟什么事萦绕在水泥企业的“心头”?电荒、高铁停工、房地产冷清、《反价格垄断法》出台,还是水泥行业十二五规划出台、淘汰落后产能、进军新疆投资热地……一个又一个行业热词记录下了2011年水泥从业者的真实感受,这其中有欣慰,也有期待。回顾梳理,我们发现,水泥行业每前进一步,在从业者心里都会得到温暖的回应;水泥行业曲折发展的过程,人们有时愤怒,更多时是在欢呼。年终,本刊编辑部从初选的20多个行业事件中,特别选取了10个事件,力图展示2011年水泥行业发展全景。
  1.西南水泥成立
  12月15日,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重组西南地区多家水泥企业所组建的西南水泥有限公司在成都挂牌成立。西南水泥由云南、贵州、四川、重庆三省一市的多家水泥企业组成,其中包括当地的龙头企业,如重庆科华集团、四川利森水泥集团等。目前该公司的水泥产能约为5000万吨,预计年底前产能可达7000万吨。
  西南地区是中国建材继淮海经济区、东南经济区及东北地区后,选定的第四个水泥战略区域。中国建材2006年3月香港上市以来,展开了对国内中小水泥企业的大规模联合重组,涉及国内250余家水泥企业,其水泥年产能从2006年初的1100万吨迅速增加到今年底的2.5亿吨,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水泥生产商。
  推进兼并重组,整合区域市场,最好是行业集中度低、盈利能力低下的区域市场,从而获得量的增长和区域价格的提升,这是目前最常用的扩张方式。由于目前全国范围内集中度尚不高,对比以下两种方式,通过此种方式成长风险小。此外,向海外的新兴经济区投资建设水泥生产线,如海螺水泥计划在印尼合资建设1000万吨水泥生产线;华新水泥计划成立亚湾水泥在塔吉克斯坦投资建设100万吨水泥生产线。还有就是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向上控制石灰石、煤炭等资源,稳定成本;向下延伸至混凝土、骨料等水泥基产品,控制渠道,稳定市场。
  2.电荒及拉闸限电
  2011年,从1月开始,我国多地连续出现“电荒”现象。西部的四川、重庆、云南、贵州,中部省份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东部的浙江、江苏、福建等省市均不同程度地遭遇缺电危机,就连产煤大省山西省也在2011年出现缺电危机。其中,浙江今年遭遇2004年以来最严重的电荒。在电荒重灾区湖南省,拉闸限电已经从工业波及居民,开始对居民分时段拉闸限电。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部有关人士日前表示,今年将是2004年以来缺电最严重的一年,而且电荒截至到目前为止仍在部分地区持续。
  电荒及地方主管部门随即采取的拉闸限电措施的出现,给2011年的水泥行业带来巨大而沉重的影响。笔者通过对今年1月至今的跟踪调查,发现一年时间里全国各地多数的水泥企业基本上都没有“全年正常”生产的记录,有些企业甚至在一年时间里正常运转还不到200天的时间。
  3.水泥十二五规划出台
  今年11月25日,《水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向社会发布。《规划》提出大力推进行业兼并重组,“十二五”期间淘汰落后产能2.5亿吨;力争到2015年,水泥业前10家企业生产集中度达到35%以上。
  本报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工信部、国家发改委两大部委均将继续支持水泥大企业集团并购重组,并出台相关政策安排。具体包括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格行业准入管理、支持大企业集团并购重组、做大做强区域性水泥集团等。
  根据《规划》,水泥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规模以上水泥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淘汰落后水泥产能2.5亿吨;主要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协同处置取得明显进展,协同处置线比例达到10%;综合利用废弃物总量提高20%;42.5级及以上产品消费比例力争达到50%以上;前10家企业生产集中度达到35%以上。
  4.淘汰落后产能
  笔者了解到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其中一、二、三季度分别增长14.4%、14%和13.8%.。
  事实上,今年是“十二五”第一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十分艰巨,今年4月份,工信部向各省(区、市)下达了18个行业今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6月15日又公告了涉及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255家,其中水泥15327万吨、涉及782家企业。
  目前,对于淘汰落后水泥产能,上级主管部门一直持强硬态度,称此举一是为了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同时也是为了缓解当前水泥产能过剩问题。按照工信部的规划,“十二五”期间,还将继续严格控制高耗能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依法严格实施能评、环评、建设用地审查,从严审批贷款。建立健全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责任制,严肃查处越权审批、分拆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行为。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5.高铁停工
  2011年7月23日,对中国的高铁建设而言,无疑是一个拐点。甬温线动车事故的发生,让中国高铁项目的安全性与大规模建设,在社会公众的视线里被无限放大。此后的数月里,铁道投资额逐步减少,高铁项目部分停工、完全停工的消息如雪片般纷沓至来。包括贵广高铁、厦深高铁、南广高铁等重大项目,纷纷陷入资金冻结的窘境当中。
  来自铁道部公布的10月份全国铁路主要指标工程情况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89.9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443.6亿元,同比下降25.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673.6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430.1亿元,同比下降28%。特别是10月份,铁道部铁路基建投资额达到全年内最低点204.8亿元,与此前动辄就投资千亿元的规模相比相形见绌。在安全检查和融资困难的双重冲击之下,铁路投资跌入“冰点”。
  高铁停工,无疑给水泥行业带来巨大影响,笔者从各地调查了解到,受到高铁停工的影响,绝大多数企业大喊“水泥卖不出去”,企业的胀库问题也是愈发严重。
  6.房地产市场冷清
  受到限购令、信贷控制、提高利率、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等政策综合作用的影响,2011年的房地产市场显现出成交量和成交价格双双下行的局面。
  来自上市房企已披露数据显示,10月份房企销售业绩不容乐观,销售额下降的房企数量较8月份和9月份明显增多。年底日益临近,各种工程款项和贷款面临结算,不少开发商开始通过放缓开工节奏过年关。同时,中介大批关门、抛售明显增加、房贷首次下降、房价环比下跌……房价拐点的征兆正悄然出现。
  与高铁停工一样,作为水泥消费大户的房地产低迷,对水泥行业也是影响巨大。不过,有行业人士指出,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不可能持久,其市场回暖的可能性逐步加大。目前来看,房地产市场量价齐跌的态势预计会延续一段时期。然而考虑到人口结构年轻化以及城市人口不断膨胀所带来的住房刚性需求在未来5年之内还不会消失,加之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突破政策所带来的住房供给刚性,仅仅受到政策打压所引致的地产市场低迷还是会迎来反转的机会。一些证据也能够表明,明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经过持续低迷之后有可能会迎来拐点。
7.四川金顶破产清算
  12月2日,*ST金顶对外公告称,2011年12月1日,乐山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四川乐山拍卖中心有限公司依法对仁寿县人民特种水泥有限公司100%股权进行了公开拍卖。最终仁寿府兴建材销售有限公司以10万元竞得了上述拍卖资产。
  从今年年初开始,四川金顶破产重组一事就一直成为行业人士关注的话题。今年9月,当四川省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民事判定书》,准许ST金顶破产重整的决定后,四川金顶就一直进行着破产清算的工作,然而因为债务问题复杂,具体的清算工作尚未正式进行。笔者此前从行业知情人士处了解到,ST金顶的债务主要包括三部分:金融负债、煤款、电款。目前金融负债相对比较清晰,数额约为8亿元,金顶设计的破产重整方案中,将金融债务按照7折处理,供应商债务由当地政府从中协商。
  8.新疆成为全国水泥投资热地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结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上特别强调,“要举全国之力,把新疆这块伟大祖国的宝地建设得更加美好”。
  按照去年新疆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从2011年到2020年,中央财政支持新疆的资金总量将达到2.1万亿元,相当于过去30年中央对新疆转移支付总量的3倍多;而自2011年开始的中国第十二个5年规划期间,新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累计将达2.6万亿元,比“十一五”期间翻一番多。
  然而,庞大的基建投资,却导致了新疆近期开始出现产能过剩问题。尽管新疆水泥“过剩”的说法早在去年就已经被业内提及,但步入“十二五”规划的头年,这样的担忧却已经被众多水泥企业抛之脑后。山水水泥初期布局600万吨、天山股份八大项目同时开工、西部水泥拟6.5亿扩展新疆生产线……笔者根据公开信息粗略估计,步入2011年新疆地区公布的水泥投资计划已过百亿。
  9.大同水泥关闭,国内第一条湿法窑退出历史舞台
  在被厦门当代置业控股并借壳上市之后,作为“中国第一条湿法窑生产线”的大同水泥2011年也被众多业内人士关注。
  事实上,厦门当代置业控股ST大水,并成功借壳上市之后,当地政府部门就一直考虑大同水泥5条一直闲置的湿法窑生产线的去留问题。而据笔者了解,大同市起初的想法是以厂房的形式租售给其它企业,最后大同市市长耿彦波提出了“三名一强”的城市发展规划,大同水泥公司的这5条生产线也随之被要求打造成国内第一条以湿法窑工艺为主的水泥历史博物馆。
大同水泥的重组可谓一波多折。经过多年马拉松式的谈判之后,2010年年底,大同水泥接到了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送达的《执行裁定书》,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将大同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所持公司10240万股中的4000万股变更登记至买受人南京美强特钢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名下,占总股本的19.22%,将其余6240万股变更登记至厦门当代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名下,占总股本的29.99%。根据该裁定,厦门当代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将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
  10.《反价格垄断》法规出台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制定并公布了《反价格垄断规定》和《反价格垄断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并已于2010年12月29日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7号和第8号公布,将于2011年2月1日起实施。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反价格垄断规定》,对价格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滥用行政权力等价格垄断行为的表现形式、法律责任作了具体规定。主要包括: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固定或者变更价格的八种价格垄断协议;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固定商品转售价格和限定商品最低转售价格的协议;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得从事不公平高价销售、不公平低价购买、在价格上实行差别待遇、附加不合理费用等六类价格垄断行为。
  新公布的《反价格垄断规定》中,禁止八种价格垄断协议,条条刺激水泥行业敏感神经。水泥行业自律与垄断之间的雷池究竟有多宽?行业未来的自律工作究竟该如何做,水泥行业是否又将坠入市场价格恶性竞争的泥潭?很多刚刚取得胜利果实的区域市场又将面临法律政策上的重大压力。
 

 

 


 

点击排行
 
更多>>名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