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昆明路网是人体的血管和经络的话,心脏附近的主动脉和微循环是密集而良好的,再往手脚等边远地带延伸,则是血脉难以抵达的“交通麻痹”区域。
“目前,昆明的交通正经历阵痛,如果交通整治的周期能更短一点,老百姓的生活就能提前改善。长期不解决就说明我们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有问题。”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田欣一上任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从二环快速系统、三环建成通车,到2009年至2011年三年541路网工程建设完毕,昆明城市路网达到1521公里,达到规划路网建设的45%。
再到市规划局、住建局制定的《昆明市“十二五”规划和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十二五”后四年(2012-2015年)要投资538亿元,建设约567公里城市道路。按“4321”年度投资比例安排建设任务,即2012年完成投资的40%,2013年完成30%,2014年完成20%,2015年收尾完成最后10%。到“十二五”末,实现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主城规划区40米以上道路100%建成、25米以上次干道90%以上建成,中心城规划区40米以上道路90%建成、25米以上道路80%以上建成的目标。
到明年上半年,昆明地铁首期工程南段将通车、年底首期工程全线通车;2013年年底,地铁3号线通车;新机场快速公交配套工程与新机场同步启用。其余地铁项目都将在“十二五”期间陆续开工。
预计到2016年,昆明市的地上、地下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基本完善,老百姓出行将更加方便、更加快捷。“壮丽大城”昆明车畅其道、人畅其行的梦想将实现。
从管理型解堵到工程型解堵
2003年开始,昆明就陷入高峰期时速仅有8公里的严重拥堵,多年来昆明路网建设欠账突出的后果显现出来。而建一条路需2-3年时间,无法立竿见影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只有采取管理型措施,交警布满每一个路口,在每个路段巡逻,但是,道路依然是堵。
于是,工程型解堵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从2008年年底开始,二环快速系统改扩建工程紧急上马,到2009年9月28日主线试通车,昆明创造了“昆明速度”这一奇迹。
工程型解堵的指导思想继续推动着三环闭合工程的加紧施工,西北三环2010年年底通车,使五大汽车客运站几乎全部连成一个环线,即便在春节、十一两大黄金周时段,主城区及其二环快速系统,都解堵不少。
工程型解堵也体现在2009年到2011年的541城市路网建设之中。说起来让昆明人惭愧,至2008年年底,昆明规划路网成熟度极低,这座有1240多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15米以上的城市规划控制路网仅有807公里,建成比低至31%。541三年计划完成后,至2012年底,昆明城市规划路网建成长度将比过去增加88%,达到1521公里,规划路网建成比达45%。城市骨架路网将基本建成,基本扭转道路设施严重滞后的被动局面。
从扭转交通基础设施的被动局面,到适度超前引领经济发展,市政府又制定了2012年到2015年的《昆明市“十二五”规划和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到“十二五”末,昆明路网密度将达到5.1km/km2,接近区域国际城市大于7.0 km/km2的目标。
从单一性地面交通向地下延展
昆明从2003年到2009年中间的严重拥堵,再到地铁开建后的2010年下半年到2011年全年二环内拥堵加剧,相关部门能够想到的解堵方式都是,增加地面公共交通的发车趟次、劝说私家车主减少用车、尽量采用公交或者非机动车、走路出行。然而,最大的公交系统、最有效的解堵工具地铁,昆明市政府以及昆明人民,以前只敢做做梦,根本就不敢想象这么一个边疆省份,何时才能实现自己的地铁梦。
2010年5月1日凌晨,地铁梦从首期工程开始,当文化宫地铁站的围栏围出的一块施工场地,让昆明车主又开始了新一轮拥堵的阵痛,但人们心中怀揣着地铁的梦想,似乎拥堵也不是那么让人难以忍受。
仅仅1年半时间,目前,地铁1、2号线首期工程19个车站已全部完成,盾构机掘进34公里,铺轨17公里。到明年6月底,1、2号线首期工程南段(世纪城站-广电大学站)建成试运行,年底1、2号线首期工程全线通车试运行。明年上半年将启动1号线三期和2号线二期工程,确保2014年实现1、2号线拆分运营目标。3号线将于2013年底建成。
多年来,昆明从管理型解堵、到工程型解堵,也有人提出采用控车型解堵,像北京每月只能上牌2万辆,或者上海拍卖新车牌照一样,但昆明没有采取这样的政策性措施。今年11月,昆明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50万辆,驾驶人170万人,平均每天机动车还在以700-800辆的速度增长。
道路的增长总是赶不上车辆的增长,有市民担忧:昆明现在不惜成本大量修路,但这些道路不用多长时间就会被车辆淹没。然而,专家认为:如果不提供比私家车更加快捷、准时、环境优美的地铁公交,车辆的增长是难以遏制的。
到了2016年,当地铁交通基本成网后,市民在决定买私家车之前,一定会比较地铁交通给他带来的便利;市民在选择开私家车办事之前,一定会考虑乘坐地铁更加准时;市民觉得地面交通拥堵时,还有一个快捷、准时、清洁的地下交通可供选择。
有了出行的快慢比较、有了乘坐交通工具的多种方式,城市拥堵的几率变得很小,市民不会再有堵车堵心的感觉。
抓项目就抓住了跨越崛起的“方向盘”
加快重大项目、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昆明市克服了项目审批难、投融资难、征地拆迁难等问题,开工建设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环快速系统一年建成,三环提前一年闭合,地铁三条线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昆明长水国际机场高速路建成,主线长67公里的环湖公路今年7月2日正式通车……
市委、市政府始终认为,抓好项目建设,既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又有利于增强长远发展后劲;既有利于扩大经济总量,又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既有利于引导投资,又有利于拉动消费。
抓住了项目,就抓住了加快发展的“牛鼻子”,就抓住了跨越崛起的“方向盘”。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千方百计加快昆明重点工程、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建设,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对事关长远、事关全局的大项目、好项目,一定要谋划好、推动好、发展好。全力推进已开工项目的建设,狠抓项目建设。努力使每个项目天天有投资、周周有进度、月月出形象;对进展慢的项目,要认真查找问题、剖析原因、找准症结,全力破解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
要突出工作重点,对项目进行一次筛选。把重大基础设施、产业项目、环保项目和民生项目,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项目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
要做实项目前期。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多规划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突出昆明市的资源、区位、产业、生态等优势,精心筛选、包装一批重点项目,进一步调整、充实和完善项目储备库,做到开工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
张田欣书记反复强调,要把高标准、严要求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确保将每一项工程都建成安全工程、放心工程、精品工程。严格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实施工程质量行政领导人责任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参建单位领导人责任制,切实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要实施项目跟踪管理,要强化项目审计和监督,打造阳光工程、廉洁工程。
大货车远离主城3-4年后实现
2003年起昆明严重拥堵的主要原因是:私家车增长迅猛,但过境大货车还在昆明的东二环、南二环、北二环这几条已经演变成各个大型小区重要通行道路行驶,那时的二环,每天白天和夜晚都是极其拥堵的,而且,时有恶性交通事故发生。
“许多兄弟省份省会城市已经没有过境车辆通过了。只有将过境车辆甩离昆明主城区,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才能得到改善,城市形象和品质才能提升,老百姓的出行才能方便。”张祖林市长说。
早在4年前,成都的绕城高速就已经全线通车;去年,重庆的绕城高速北段也建成通车;而昆明,东绕城5年前通车;西南绕去年底通车;西北绕城去年初开始建设,预计明年底通车;南绕城几经周折,今年9月份全面开工,计划明年下半年通车;东南绕城预计明年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在2-3年内建成。
由以上几条绕城高速连接而成的133公里的内环和250公里的外环,将于3-4年后全线通车,成为过境昆明大货车的通道。届时,昆明主城区的拥堵将大大降低。
昆明市交通运输局今年听证了《昆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这个从2010年到2030年的规划,从动静态交通、汽车客货运输、铁路建设和运输、公交系统、航运等方面对昆明综合交通进行了规划。昆明从地面道路、城市地铁、国家铁路、普通公交、停车系统等,都在加紧建设,为昆明市多种运输体系共存、解决动静态交通问题、尽快摆脱拥堵,到2016年,昆明市民将可以享受到更加方便、更加快捷的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