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击:昆明保障房建设申报国家人居范例奖

发布日期:2012-01-13 浏览次数:327

  诗人海子对房子曾有过这样的憧憬:"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多么富有诗情画意。
  
  杜甫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那是百姓梦寐以求的。
  
  古往今来,无论是谁,一所房子,一盏暗夜里等候回家的灯就意味着一个温暖的家,尤其对于住房困难家庭而言,幸福或许就是“住有所居”。
  
  安居才能乐业,安居才能安心。近年来,昆明市不断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受益面,让更多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其他住房困难群众能"住有所居",圆他们的安居梦。"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0亿元,建成城镇保障性住房82655套。并在实践中创新性建立的"分层次、多元化"的梯级住房供给保障体系,在全国开创了"昆明模式"。不仅吸引了国内部分省市同行前来参观考察,越南、老挝、缅甸等东盟国家也派代表团莅昆访问考察,提供了可复制的政策蓝本。
  
  本月底,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向省住建厅进行申报,将昆明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列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政府主导强化统筹
  
  住房问题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努力实现居者有其屋,既是地方党委、政府的神圣职责,也是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既是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
  
  昆明市区地处云贵高原山区丘陵地带,俗称"坝子"的平地仅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5.09%。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土地资源日愈匮乏。在土地和资金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昆明市委、市政府对住房保障工作十分重视,把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摆在重要位置,作为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按照"廉租保底,经适安居,公租救急,'三限'解困,棚户区改造解危"的总体思路,昆明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强化管理、政策扶持,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准确定位、保障基本,严格准入、公开公正"的基本原则,加强调控管理,强化政策扶持,在资金、土地、财税、信贷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全面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构建多层次、全覆盖、形式多样、标准适当的城镇保障性住房体系。通过采取新建、改建、政府购置等方式增加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及公共租赁住房房源,多层次、全方位推进城乡保障性住房建设,着力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为建立强有力的领导协调机制,昆明市调整强化了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了以市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市长为直接责任人,各县(市)区政府、市级有关部门和有关投融资平台公司主要领导为具体责任人的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全市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由县(市)长一把手负总责的协调推进机构。
  
  为确保完成大规模的建设任务,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城改办等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对下达的计划任务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本着调动各方力量、强化政府统建、不搞层层向下分解的原则安排任务。对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项目由市、县(区)负责统建和政企共建方式完成;对城市棚户区主要通过调动社会力量,加快主城城中村改造来完成;对工矿棚户区主要通过发挥工矿企业的主体力量,搞好业务指导和行政服务来完成。实现了全市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一次性分解,一次性下达到位。
  
  市住保局还积极与国土、规划部门协调,把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纳入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管理,实行单列指标,按时完成组件报批,确保用地指标落实到位。一次性选定13个地块(共计2020亩)作为市级年统建项目建设用地。
  
  搭平台化解资金瓶颈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不仅需要在土地供应、建设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而且需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确保满足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需求。
  
  为此,昆明市千方百计,通过大胆实践与创新,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全力以赴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昆明市在全国率先进行公积金贷款试点,利用专项节余,全力构建以廉租房建设为基础的保障性住房体系。
  
  为完成市级的统建任务,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昆明市超前谋划于去年2月组建成立昆明市公共租赁住房开发建设管理公司。通过财政注入资本金,企业向银行融资,配套政策保障企业良性运营,实现市级统建项目的建设及后期运营管理任务。
  
  工作中通过积极努力,争取金融机构支持,国家开发银行把昆明列为开发性金融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城市。国开行总行已评审通过对昆明公租房公司统建项目85.19亿元贷款审批,占国开行当年向全国发放贷款1000亿元总盘的近十分之一。
  
  截至2011年9月末,昆明市保障性住房贷款余额为113.84亿元,占全省保障性住房贷款余额的88.95%。此外,还争取到公积金贷款4.46亿元,引进汇力基金40亿元,采用政企共建、BT建设等方式解决建设资金15亿元,为全市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一律按商品房标准建设
  
  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昆明市提出了科学规划设计,打造宜居环境的要求。并由市规划局组织省设计院、大地建筑事务所、上海现代、上海经典以及万科房地产公司等5家设计单位和房地产开发企业联合完成设计和审查工作。
  
  在项目布点方面,昆明市把所有保障性住房项目均布局在城市(城镇)交通干线周边基础设施配套较为成熟的区域,方便出行、方便就业和生活,且公租房和廉租房混合建设,建成入住后可以实现"小聚居、大混居",避免形成保障群体的大面积聚集。
  
  在设施配套方面,所有项目完全参照现行商业房地产楼盘的标准,配套社区用房、学校、商业生鲜超市以及公园绿地等设施和场地。
  
  在规划设计方面,所有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完全按现行居住规范和我市对商品房项目开发的要求进行。各个户型满足日照、采光等要求,实现"廉租不廉质",经济、适用的目标。
  
  完善制度建管并重
  
  昆明市还建立了一整套的申请、审核、公示、复核、配租、配售、轮候、退出的保障性住房运行机制。通过市、区、街道(乡镇)三级联动审核、两级公示,对保障对象及家庭成员的住房和收入情况进行严格审查把关,确保保障性住房分配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针对省外有些地区出现保障性住户难以退出保障住房体系的情况,昆明市建立了严格的退出机制。住房、民政、劳保等多个部门协调联动,动态监测保障性住户经济条件的变化,以年度为时间节点,统计并核对保障性住房住户的家庭收入和经济来源,使满足条件的人"进得来",不符合条件的人"出得去",最大程度上实现保障性住房有效流转,使得有限的房源能够为最需要的人服务。
  
  此外,昆明市还充分借鉴省外先进经验,联合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建设价格信息、收入信息、住房信息、个人信息、信用信息"五位一体"的昆明市保障性住房信息管理平台。该系统包括保障资格管理、保障政策查询、保障对象管理、保障资源管理、保障资源配售(租)管理、决策分析管理、网络舆情、个人信用档案等20个子系统。
  
  系统建成后,将实现房屋权籍、民政、社保、银行等部门的数据交换,通过网络可以实现保障性住房的受理审批、保障资格的实时监管、住房保障政策的宣传、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收入情况公示、各类保障性住房房源建设和管理信息发布、保障资源配(售)租结果公示等诸多功能,实现保障性住房动态化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确保制度的公平和公正。
  
  通过加快廉租房、经适房、公租房等保障房的建设,昆明市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截至2010年,全市申请保障性住房的家庭85012户,经审核,出租出售77253套,保障率为90.87%。昆明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根本改善。在如今的昆明城,"居者有其屋"已不再是一个梦想。
  
点击排行
 
更多>>名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