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2年1月3日记者发稿前,沪深股市陶瓷行业板块里只剩7家陶瓷企业。
纵观整个2011中国股市,在整个股市一再跌破重要关口,年底失守2200点的大背景下,陶瓷行业板块也无可避免的持续走低。结合欧盟反倾销对中国陶瓷出口的挤压和陷于国内房地产政策的收缩,最近几年在各种场合明确表示皆有意上市的几家佛山陶瓷企业纷纷偃旗息鼓,一致采取谨慎和观望的态度。
上市会成趋势?
2011年的中国陶瓷行业内忧外患,国外反倾销,国内限购令、市场萎缩、产能过剩,而且中国陶瓷行业一直以来都是低成本、大规模、粗放式的经营模式,虽然目前占据了全球6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消费意识的提高,对生活享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对生活的最基本需求,而是追求享受、环保,不求质只求量的老路子已经是走不通了。而随着今年陶瓷行业危机的到来,很多中小陶企承受不住纷纷倒闭也印证了这一点。
但正所谓“危机危机,危中有机”,陶瓷寒冬的到来迫使陶瓷企业要开始整顿自己,转型升级,从以前的大量产企业转为技术创新企业,如现在的瓷砖便在往轻薄化、功能化发展,卫浴往整体化、智能化发展。欧神诺的董事长鲍杰军在第一次陶瓷人大会上就说到:“中国陶瓷行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其实已经是有相当的实力和底蕴,在规模上不输于西班牙、意大利的企业,然而我们在国际上却没有话语权,说穿是因为我们在产品上、品牌建设上还跟人家有差距,所以利用这个机会我们可以去调整我们的行业,从量转为质。”而潮州陶瓷行业协会的协会顾问黄振豪在谈到潮州陶瓷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时表示:“规模化企业还会进一步的发展壮大,一些小企业可能会因技术、成本方面的劣势而失去竞争力,逐步淘汰出市场。”
正所谓优胜劣汰,规模化企业转型升级后会进一步壮大,小而散的企业则被淘汰出市场,市场会越来越成熟,行业也越来越规范,甚至可能出现寡头企业。欧神诺的董事长鲍杰军在其第三本书《人生半旅之感悟》说到:“上市企业处在资本市场的阳光下,经营就必须规范、公开、透明,这也客观上造成了不公平竞争,更往往让上市企业成为行业不规范经营的牺牲品。再者,建陶行业还未形成可以叱咤风云的寡头企业,目前主要还是依赖处于第一集团的规模型企业发挥带头作用。如果带头大哥仿冒,其强大的渠道优势便是所向披靡的利器,轻易就能将勇于创新的企业扼杀于襁褓之中。如果行业领导企业能带头自律,引领其他中小企业规范经营,行业中的许多丑陋的潜规则就将无所遁形。”
企业上市后的再融资、对人才的吸引、价值的最大化等等都会是对企业最大的吸引,而在未来越来越规范的行业里,陶瓷企业不用再被行业潜规则所束缚,企业想进一步壮大,想更健康长寿地发展,上市无疑是很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