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建设幸福乡村 411个贫困村3年贴“幸福”标签

发布日期:2012-02-19 浏览次数:315


欢送驻村入户的队员们 马闪山 摄

通公路、有房住、有产业、有水喝、有学上、有病能就医、有活动场地……这就是未来的幸福乡村。2月17日下午,昆明市召开动员大会,正式启动幸福乡村建设工程。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田欣强调,在昆明市开展“四群”教育,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紧密结合实际,加强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和特色,搭建好载体和平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具体而言,全市“四群”教育主要包括三大块:一是在农村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实施好幸福乡村建设工程;二是在城镇街道和窗口行业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实施好和谐社区、和谐单位建设活动;三是在企业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实施好服务企业活动,深入园区、深入企业,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支持企业发展壮大。

要通过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实施好幸福乡村建设工程,切实解决制约农村和贫困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2012年至2014年,用3年时间,全力开展扶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整乡、整村、整片推进工作,促进贫困村脱贫致富和跨越发展,确保贫困村农民人均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再用2年时间,巩固和扩大幸福乡村建设工程成果。

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祖林主持动员大会。

市领导李邑飞、杨远翔、田云翔等出席动员大会,并为下派的“四群”工作队员送行。


411个贫困村消除绝对贫困

当前,要以411个省、市重点村为突破口,为昆明市2015年在全省率先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其中,东川区、倘甸产业园区暨轿子山旅游开发区和禄劝县、寻甸县(以下简称“两区两县”)的308个村由市级重点支持实施,盘龙、晋宁、富民、宜良、嵩明、石林、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等7个县(区)的103个重点村,由各自按照市定目标和政策,自行筹资实施。

2012年至2014年,以县、乡为主体,从市、县两级党委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干部直接联系群众,通过全面实施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着力“两区两县”的308个村,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跨越发展;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连片集中打造沿滇池西岸至螳螂川、滇池环湖公路生态保护带外侧、昆石高速公路沿线、昆曲(昆明至嵩明段)嵩待高速沿线、轿子雪山旅游专线沿线、昆明至禄劝连线6个示范带;以抓两头、带中间的方式,提升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开创城乡共同繁荣、和谐发展新局面。

村子实现“一通六有”

三年后,411个重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特色产业基本形成,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说得再具体点,就是实现“一通六有”:通公路,村通硬化公路、自然村通简易公路、村庄内通硬化道路;有房住,贫困户有1幢宜居住房;有产业,村有主导产业,贫困户有1-2项种养业或其他增收项目;有水喝,贫困户有安全的饮用水;有学上,适龄儿童义务教育有保障;有病能就医,村有标准化卫生室,贫困群众全面享有医疗保障;有活动场地,村(居)民小组有多功能室内外公共活动场地。

张田欣强调,要通过努力,使省、市重点贫困村基本实现“一通六有”目标;新农村建设要求更高,要基本实现“八化”、“十有”目标,即村镇规划科学化、基础设施城镇化、农业产业特色化、就业从业多元化、农村服务系列化、环境卫生整洁化、社会保障健全化、乡村管理规范化;有团结干事的好班子、有村庄建设规划和发展规划、有配套的基础设施、有增收主导产业、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有稳定的转移就业、有绿化美化亮化的村容村貌、有便利的商业服务设施、有综合的文体活动设施、有基本的公共服务。

●政策保障

“六大工程”令美梦成真

美好的未来已经谋划就绪,如何使其成真?昆明提出了:实施特色民居、道路交通、基础配套、产业培育、就业促进、保障构建“六大工程”。

9亿资金专项用于民房建设、道路硬化

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亿元,专项用于补助308个重点村民房建设和村内道路硬化,即3年安排9亿元专项资金。市里每年还将融资1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3年行动。

幸福乡村建设中,首要工程就是民居建设工程。依据村庄布点规划、形态规划和功能规划,建设特色民居,满足农户居住需求。凡按要求建成并通过验收的建房农户,根据跨村易地搬迁、原址新(重)建、修缮加固、外观风貌改造等类型,分别获得一定补助。

新建民房,开展产权登记、发证制度,建立市级农户建房贷款风险担保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农房抵押贷款,积极探索建房农户贷款贴息政策,拓宽农户建房融资渠道,解决农户建房资金缺口问题。 


1125公里村公路硬化

通路方能通财。第二大工程——“三路”建设工程,将为乡村铺就一条条康庄大道。

3年,完成117个村1125公里硬化,解决“晴通雨阻”问题;完成245个自然村1269公里简易公路建设,解决出行难问题;对有条件的自然村村内主次道路全面硬化,完成自然村村庄道路硬化990万平方米以上,改变“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灰”的现状。

人畜安全饮水保障率超95%

统筹推进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基础配套工程。完成24.2万亩中低产田改造,确保重点村旱涝保收;完成“五小”水利工程建设5万件以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0件以上,人畜安全饮水保障率95%以上,水利化程度大幅提高。

重点村农户全部用上电,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和农户安全用电,并实现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户户通”。

完成村卫生室建设,建设农家书屋140个,新建、重建和改建400个村(居)民小组多功能室内外公共活动场所,新建、改造、提升农村综合服务社(万村千乡农家店)212个,规划建设通信基站160座。

发展400家农家乐

想要富,还必须有产业支撑。产业培育工程,将指导乡村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累计发展核桃34万亩以上,其中“两区两县”累计发展小果种4.8万亩以上。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7万亩以上。

建成烟水配套工程226件,308个重点村累计种植烤烟14.2万亩,烟农总收入4.87万元。大力发展“两区两县”畜牧业,实现存栏商品牛9万头、生猪75万头、羊13万只、家禽336万羽,建设140个以上标准化养殖场。

立足重点村丰富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经营户400家以上。培育各类合作经济组织189个,培养农村经纪人1000名以上。

新增劳动力就业9万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促进工程,将完成重点村农村劳动力培训9.3万人,新增劳动力就业9万人,新增劳务收入10亿元以上;“两区两县”建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17个;每年扶持1000人以上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增收。

重点村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

拥有安全感,是幸福的一项重要指标,保障构建工程着力于安全感的建设。重点村将健全以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农村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制度为重点的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重点村社会保障全面覆盖。

建立和落实保证适龄青少年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扶持政策,保证重点村适龄儿童有学上、能上学,大幅提高职业技能受教育比例。


●人才保障

2000名干部进村共建幸福乡村

“祝大家一路平安!”2月17日下午5时,伴随着送别的礼乐,580名由市级选派的“四群”教育工作队队员从呈贡昆明市级行政中心出发。

接下来的日子,他们将扎根东川区、倘甸产业园区暨轿子山旅游开发区和禄劝县、寻甸县,帮助当地扶贫攻坚,使困难群众早日脱贫致富,与当地老百姓共同建设幸福乡村。

张田欣、张祖林、李邑飞、杨远翔、田云翔、郭红波等领导握手送别即将驻村入户的队员们。

今年,全市共选派了2000余名“四群”教育工作队队员。其中,省级下派约100名、市级选派580名、县乡选派约1400名。

昆明市是集大城市、大山区、大农村、大贫困特征于一体的地区,山区占全市土地面积的84%,农业人口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50%,特别是还有三个国家级贫困县区、411个省市重点贫困村,全市贫困人口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此次,由市级选派的工作队员将组成308支工作队,全部派驻东川区、倘甸产业园区暨轿子山旅游开发区和禄劝县、寻甸县等“两区两县”的308个重点贫困村。

目前,其他县(市)区已按“四群”教育的有关要求,选派本县(市)区的“四群”教育工作队队员,组建工作队,迅速派驻农村、城市社区、企业和窗口行业。

●新闻名词

幸福乡村

幸福乡村是昆明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四群”教育要求,创造性地提出的概念。其主要内容为:以加快推进扶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把搞好乡村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科技推广、文化活动作为工作重点,组织各级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感知、感受、感觉和感想群众所思所盼,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切实解决制约农村和贫困地区发展突出问题。


 

点击排行
 
更多>>名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