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呼吁政府网站去掉官员活动主线模式
新近出版的国家发展战略研究丛书中的《互联网发展战略》公布的数字表明,自1999年我国开展“政府上网”工程以来,我国政府网站已经初具规模。到 2010年年底,全国“gov.cn”域名下的网站已超过5万个,100%的省级政府和国务院组成部门、98.5%的地市级政府及超过85%的县区级 政府已经建立政府门户网站,政府网站体系已经形成。然而,目前政府网站也存在许多根本性问题,尤其是政府网站信息比较陈旧、与网民的互动性不强、服务性不强等, 受到媒体和网民的批评。政府网站该如何发展?日前,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汪玉就此表示:
目前,政府网站已经成为政府发布信息的第一平台。各级政府部门不断完善信息公开内容保障机制,网上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和质量稳步提高。如国土资源部积极推进全国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检查,地市级以上国土资源部门绝大多数都实现了政务信息网上公开,这是其一;其二,政府网站在线办事能力提高,一些政府网站按照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为公众和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办理,政府网站为民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北京、上 海、广州、深圳等一批电子政务发展较快的城市行政许可项目在线处理的比例普遍超过50%,网上提供的服务事项超过2000项。此外,政府网站吸纳公众参与的渠道不断拓宽:网上信访、领导信箱、在线访谈、行风热线等网上互动栏目普遍建立。
然而,我国政府网站发展水平较低,在建设和管理思路上存在误区,网站用户使用情况不尽如人意。2008年CNNIC调查显示,我国网民政府网站访问率仅为25.4%,而同期美国则接近50%,这一情况至今没有明显改观。2010年的 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网民对省市县三级政府网站满意度仅为18.4%、12.1%和2.8%。我国政府网站目前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与网民对政府网上公共服务的强烈需求之间存在巨大反差,已成为我国政府在网络社会中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瓶颈。
体制性因素导致政府网站与提供公共服务形成了“两张皮”:政府网站的内容管理没有嵌入到政府办公的实际流程中,在政务信息和服务资源的管理与利用方面存在严重的条块分割和管用分离,因而在业务系统的上网运行与现有行政机构人员工作情况脱节,网上办理的环节与线下的传统政务脱节。
互联网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交互性,而我们的政府网站除各地的市长信箱等少数“一把手”工程之外,很多部门信箱、在线投诉等形同虚设,导致公众对政府网站的信任危机。
目前,我国政府网站由于缺少对应的后台政府部门业务系统作为支撑,大多数发布的信息和提供的服务都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 木”。我国各地政府网站尽管从表面上看都具备了信息公开、在线办事、政民互动三大功能,有的能够提供上千项公共服务,但在这些服务中能够实现部分环节在网上办理的只占很少比例,实现全流程上网的服务更是凤毛麟角。网上查询、网上申报和网上审批等功能绝大多数仅限于查询办事信息和下载部分表格,多数政府网站 还无法实现在线办理和办理状态信息的查询功能。所谓“在线服务大厅”很多都成了空架子,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当前,我国政府网站运行维护普遍存在支撑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人员信息化素质普遍偏低,难以胜任政府网站内容建设的实际需要,也缺少运行维护服务监控与绩效评价机制。
政府网站不能办成以报道官员个人的活动为主线的模式,而应该体现出为公众服务、反映公众诉求的特点。现在的一些政府网站办得比较官僚化,便民服务等徒有形式,真正能够实现网上办事的功能还比较少。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